Login

揭开魔都血淋淋的升学真相!鸡娃的终点是“烂尾”!

小编 2025-01-09 11:04:22 人看过

近期,又看到了一件让人痛心的悲剧。


10月17日上午,顶级私立中学Harvard-Westlake School(哈佛西湖)九年级学生Benjamin Ellis自杀身亡。

32cd14ff92645596ea049960314a568c.jpg



△ 左一是Benjamin Ellis

此时微笑的他,是真开心,还是戴上了伪装面具……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所加州顶尖的私立中学还有另外3起学生自杀惨剧!


这不禁让娜娜联想到《School of Dreams》一书对于美国精英中学教育的描述,为了成绩,学生和家长都“疯”了——

学生学习疯狂:

▪ 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每天超长时间学习,每天只睡4个小时;

▪ 课程难度高,而且不仅要学必修课,还要应对大量选修课。


家长投入疯狂:

▪ 对教育高度关注,90% 的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家教;

▪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参加各种升学竞赛。

再看看Benjamin Ellis:


能在2年前转学进入哈佛西湖这所顶级私立中学,说明他资质是有的;父母能负担每年近5万美元的学费,家庭条件也是不错的。


在这种衣食无忧的条件下,除了学习压力,好像没有别的原因会让他失去生存的希望了……


目光放到国内,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孩子在精英父母的托举下,埋头苦学!

02a9eac04477892c267987a7c92782f7.png



但全力托举、不停的鸡娃内卷,最后结局究竟会是什么样的?


省流版

  1. 当前鸡娃圈的癫狂现状。

  2. 全力托举,孩子和家长都生病了。

  3. 高起点≠好终点,“鸡娃工程”可能“烂尾”。





图片

1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家长们真的从孕期就开始卷了!




我们从一位二胎妈妈的故事开始说起——


家庭主妇艾琳有个一岁半的儿子,正准备迎接即将出生的二胎。她看到其他家长的孩子,一岁出头就能唱完整的字母歌,而自己对大儿子的放养式教育,导致申请幼儿园学位时全军覆没。




艾琳当场就和女孩的妈妈“取了经”:原来,这个孩子,不到半岁就开始 “沉浸式学习”、上各种启蒙班了!而那时,自己的儿子只会地上爬着玩……


这样的经历,让艾琳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肚子里的妹妹从小开始培养竞争意识,不输在起跑线上!

e4e94e0feda15b35b9ea503914ffaa72.jpg

△ 图源:哔哩哔哩《没有起跑线》节目


这其实是香港TVB《没有起跑线》节目中的真实故事。虽然有点久远,但依旧是很多家庭当下正在经历的。


817bab021e4b2622de4b7db49b627326.jpg

△ 图源:哔哩哔哩《没有起跑线》节目




在家长圈里,这么一类家长,在怀孕的那一刻开始,就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成了人生奋斗的座右铭。

孕期里,在胎儿耳朵尚未发育完善的时候,就开始放莫扎特、肖邦名曲;

孩子刚刚出生、视力还模糊的时候,黑白卡就开始上阵;

3-6个月手脚还不灵活,爸妈要开始给他读绘本了;

刚1岁、咿咿呀呀,就要用唐诗宋词、英语启蒙的音频来磨耳朵了。

而这样的学习进程,在进入幼儿园后,会直接“变速加快”,更不用说上小学了:白天学习,放学上辅导班,晚上写作业,周末兴趣班,比上班族的生活还要“牛马”。


ea7ff8ca6c96846b83266f5248226118.jpg

△图源:小红书




其实,家长们想要“鸡娃”的动机是好的。


赶上“学习改变命运”红利的他们,坚信通过学习,孩子可以保持现有阶层或实现阶层的跃升。所以拼了命,他们也要把孩子托举起来。


5740b7db796191804dfb621cbef1b2f7.jpg

△图源:哔哩哔哩


但有些家长的方向和手段错了。


在“高分定天下“的大环境中,有些家长错把“考高分”当成了孩子适者生存的工具,把一切能与“高分”相关的技能看作天赋,至于其他的能力,则可有可无。


04d118c664cad3b3e347c4a88625b2e9.jpg

△图源:小红书


可是,这种鸡血高压,让孩子成了只会学习的“瘸子”,注定无法长久地奔跑。



2


家长忙着鸡娃,孩子忙着生病;

看似衣食无忧,实则内心空空。




“你只管学习就好,别的都不用管”,是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父母们忙着挣钱、打探消息,给娃不停地报课、上课。看上去是“一切为了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


而孩子,则为了好成绩、漂亮的简历,不得不牺牲睡眠和玩乐时间,去考级、打竞赛……身心俱疲,直至崩溃。


下面这组数据,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抑郁障碍检出率分别为13.5%、12.3%和10.8%。

更恐怖的是,不仅仅是抑郁,还有很多的孩子在“死亡”的边缘徘徊。


能想象吗?6岁的孩子已经有自杀倾向了……



北京安定医院梁月竹医生曾遇到过一名6岁的小患者。她记得,就诊的时候,那名6岁的孩子甚至对很多事情还不太懂,但就觉得“活着没意思,别给爸爸妈妈带来麻烦了”。


这么小的孩子,也就才一年级。到底经受了什么样的压力,才会产生“活着没意思”的念头啊!


当然,这只是个例。


但无法否认的是,家长们的各种“卷”,正在批量制造“痛苦的孩子”。


忙着鸡娃的家长,似乎好像忘了:孩子,先是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学生;他们也不是流水线的产品,可以标准化“能考高分的牛娃”。


所以,有些孩子病了,得了“空心病”。



他们内心空虚、迷茫,缺乏真正的快乐;学习上看似努力却缺乏内在动力;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没有灵魂”地按着父母的鸡血路线在走。




再看看家长,也深受鸡娃之苦。除了为了各种兴趣班、竞赛班付出大量钱财外,各种陪跑、陪上课也是疲惫不堪。


974fea11ff1b8b6e2b8f6df29f84cede.jpg

△图源:小红书


更悲惨的是,自己付出十分心血鸡出来的孩子,并没有达到预期,内心肯定是要崩溃的。


图片
3

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规划,

鸡娃工程最后成了“烂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海淀十八年鸡娃终点—高考582分”的帖子?


故事是这样的——


89fb4a649dc819a97b4d1dc39a3e63ed.png

△图源:小红书


这个案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娜娜想说的是,很多家庭的鸡娃工程,最后都“烂尾”了。

鸡娃是一项高投入的长期工程,

但具体受益却是随孩子年龄递减的。




从孩子出生后,各种兴趣班就开始报起来了。


没上学之前,游泳、画画课,动辄几百块一节;到了小初高,各种竞赛、培训的费用可能要成千上万。


而且这种高投入,很可能要伴随孩子整个学龄阶段。粗粗算下,几十万是打不住的。

e8243e3fee00b64ffacda69fc1e02765.png


小年龄段的娃,多学几门“手艺”,往往比那些不上兴趣班的孩子要更多才多艺一些。


尤其是幼儿园就学了拼音、计算的孩子,肯定要比啥都没学的同龄人,能更快更好适应小学生活。


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文化课的差异就会逐渐减少,鸡娃的产出效益也会逐渐降低。


年级越高,学习节奏越快,补课的效果也就没有低年级时那么明显了。有时,过度补课还会形成“依赖”:上课听不进,下课拼命补……恶性循环。


11347bf1d85886c3330b8ad98114365e.png


如此一来,尽管家长费尽心思想要鸡娃,但如果孩子不是那块料,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

体制内严酷的升学路径,

拼命鸡娃,到最后也并不一定能进名校。




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有着美好期望。


但养着养着,对孩子的预期值就会越来越低:从幼儿园小学的天才、肯定能考个好大学,到最后可能希望孩子能“有个学上”“养活自己就行”……

071c6084d37033dc2199b90314c4b458.jpg

△985/211泛指重点大学。


在这里,娜娜想说的是,这不只是家长们的预期变化,而可能是事实。

国内升学路,又窄又挤。


为了孩子能进好学校,家长们拼了命地鸡娃,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一路往上。




29034dd5bfb1aa83ff8b00c65d27cd58.png

图源:登顶自制,禁止商业盗用




可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内升学中,无论是哪个环节出错,不管孩子多优秀,未来可能都与名校无缘。




就好像那位海淀女孩,就是在进了“高手如云”的大牌高中后,压力大崩溃,虽奋力补救但也无济于事了。


更严酷的是,国内升学的“概率”之低、竞争之大,是超乎想象的。


以下这张魔都高考升学的数据,虽有失偏颇,但很真实。


96323832935dcc6dc069c92d022dafe7.png

图源:网络


按照这样的数据简单推算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从幼儿园开始,明明是朝着清北努力鸡娃的,可到最后孩子却考进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看起来像个笑话,但真相很扎心。


所以,拼命鸡娃的终点,一种可能是“鸡”到半路烂尾了,另一种可能是“鸡”到最后进了“野鸡”大学……





写在最后




鸡娃,是一件“劳民伤财”的苦差事,而且“吃得苦中苦”,真的不一定成为“人上人”。

3c486491a585cf6b775ccf3ea24682a9.png


图源:腾讯视频《十三邀》节目


被“鸡娃工程”捆绑的家长和孩子,深陷泥潭、举步维艰,甚至望不到光明。


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有这样一段话,想和朋友们分享——


“不是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适合一开始就用尽全力去跑。


就像每匹只马的特性都不一样。有些马的特性是在开始时领头,但是有些马留在后边发力,开始时守在后面,去到直路才冲出来。”


所以,家长朋友们还需多多思量。“鸡”或者“不鸡”是一种选择,而怎么“鸡”也有不同的路可以走。


实力允许的话,咱也不一定要在“鸡娃”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是不是?


版权声明: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加载中~
工商监管
Copyright © 2023-2029 1号谷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386号
  • 返回顶部
  • 客服微信
       在线时间:8:30 ~ 22:00
本站访客:1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