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这个时期,孩子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孩子是否能适应以及适应速度的快慢等,都将能够引起孩子成绩的突变。并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中考的成绩。
那么,初一、初二学生的成绩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打个翻身仗呢?
原因1:不良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成绩好坏的根本,是由个人学习习惯导致的。
其实,绝大多数初中生的智力都是旗鼓相当的(如果一定要说谁好谁坏,有些成绩差的同学智力甚至更好)。但是,为什么一个班同学的成绩都能千差万别呢?
其实就是由于我们日常的学习习惯导致的。
他们多数不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他们不习惯自习的时候独立、自觉学习;同时他们却喜欢上课开小差,自习的时候讲话、睡觉……
好的学习笔记和知识点汇总对于初中生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为考试和日常学习提供便捷的复习资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总结能力,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1号谷学习网的学习资料专栏汇集了名师归纳的初中生必备知识点以及各类复习提纲,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总结能力,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去免费下载!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习惯的好坏来决定的。
原因2:吃不透、抓不住学科重点
不少同学求胜心切,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应该说每门学科的作业布置,都是结合课程重点来的。有基础题,当然也有提高题。有些题目可以选择不做,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时间可以是放在学科重点上来进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业不仅高效,而且高质量。
原因3:忽略基础、题目做得多而杂
学科增加了,自然作业也会增多。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反而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是自己却没有发现。
说得直白一点,初中日常的学习是为中考打基础做准备的,而近几年中考越来越注重在基础之上考查同学们的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
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适当的课外辅导练习也是需要的,最好每个知识点都对应的试题练习,强化课后作业的效力。比较推荐1号谷学习网上的初中必刷题,是很综合的同步类练习册,难度有分层,从简单到提升到难题都有,可以一步步提升孩子的解题能力,另外还有专题归纳,可以根据知识点刷题,针对弱势项目专项训练,很多中学生都选择必刷题做课外练习,练习效果也很好。
原因4: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不少同学表示很苦恼,“我每回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高效做作业的三步骤: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是“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这三步来走,上课时结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想多问,课后做好配套练习,有不明白的及时记录、发问、解决。
原因5: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懂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成功的路上尽是学习“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们停下来了,在没有充分学懂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懂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现象,拒绝继续深入学习,存在浮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