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孩子害怕、恐惧、短时间内服从的角度来说,很有用,但弊大于利,毕竟饮鸩还能止渴不是。
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本质上就是家长无能的表现,或者是情绪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现。
自己教孩子,最大的、也是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你觉得你要教给孩子什么东西?---即所谓的正确教育价值观。
正确教育价值观是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信念,是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重要的内容。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这些内容应该包括:孩子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活能力等。
所以,在开始给孩子进行学习知识之前,您需要先问问自己:我究竟有没有树立起一个(至少自己认为是对的)教育价值观?
如果家长的价值观还比较乱,亦或者没有正确的树立,那么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并且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这里我想和各位分享三个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它们分别是:
1、学习知识不要攀比,一攀比心态就跑偏。
2、你有没有准备好做孩子的榜样?
3、数学学习只是孩子成长的副产物。
第一个问题:学习知识不要攀比
各位家长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一问自己:孩子的学习知识是不是冲着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去的?如果是看到别人家的小朋友已经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而产生“我自己也要教孩子学习数学”的想法,那么我劝你再慎重考虑一下要不要正式开始孩子学习知识。
因为如果你是出于这种想法,那么接下来的心态大概率上会崩。 根本原因是:孩子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你如果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和自己孩子区别,心态崩溃是必然的。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考虑怎么讲这些有点优势进行转化,引导孩子,成为孩子学习上上的优势,举个例子,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探索欲强;有的孩子特别文静,专注力好;有的孩子记忆力好等等。这些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和制定培养方案时,肯定方法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下定决心,让孩子来模仿你,以你为榜样?
学习知识本质上就是树立一个榜样给孩子来模仿的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真正要做好,却并没那么容易。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学习知识,如果你家小朋友已经下定决心正式开始学习了,那么你就要做好成为模仿对象的准备了。
说到这一点,不能不提一个人,就是班杜拉(Bandura)。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来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孩子的行为习得可以通过榜样的师范进行学习。班杜拉解释的观察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学习现象。
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启蒙,环境的影响和榜样的模仿对孩子的作用尤为重要。
第三个问题:学习知识是一件综合的事儿,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某个知识这么简单,而是孩子个人发展,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副产物。家长朋友一定不要本末倒置。
现在的家长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学习当成孩子的全部,但实际上的学习只是孩子成长发展的一个副产物。如果家长将二者的关系本末倒置,无疑会南辕北辙,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很多家长都想知道这个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怎么给孩子进行学习知识?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学习知识的时候,那你就好好的帮助孩子全面的发展,健康的成长即可。
就好比我们种了一颗苹果树,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这颗苹果树更多的果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这颗苹果树茁壮的成长。
这个道理很简单,只不过有很多家长选择性的忽略。大家可以看一眼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几十个孩子,学习成绩差别会非常大。
除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呢?是孩子的铅笔盒,还是孩子背的书包?
都不是!其实本质上还是孩子的成长差异造成的,而这种差异大概率上是由于父母所营造的成长环境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