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你是否无意中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小编 2023-12-07 16:32:38 人看过

想象一下,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但是,有时候孩子会对一个问题感到困惑:

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爱我?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片不安全感的森林。

卡伦·霍妮是一位心理学家,她认为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基本焦虑。它是孩子对潜在危险的反应,是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情感。这种情感被压抑在孩子的无意识中,让他们感到焦虑。

QQ图片20231207174737.png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孩子们因为还小,需要父母的庇护。虽然爸爸妈妈都很爱孩子,但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有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在超市看到喜欢的棒棒糖时,妈妈可能会因为担心孩子的牙齿健康而拒绝购买。虽然妈妈是出于关心,但孩子可能会误解,觉得妈妈不爱自己。

这种误解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矛盾,他们既需要依赖父母,又可能对他们产生敌意。但因为孩子还小,他们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不能反抗父母。所以,他们只能把这种敌意藏在心底,不让父母发现。

霍妮认为,这些被压抑的敌意和焦虑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所以,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避免成为孩子的“敌人”。

那么,哪些行为可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他们的“敌人”呢?

QQ图片20231207174926.png

霍妮列出了几种“基本罪恶”的行为,比如对孩子冷漠、拒弃孩子、对孩子怀有敌意、偏爱其他孩子、嘲笑、羞辱、古怪的行为、不守承诺、阻止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等。

但霍妮也强调,她并没有将某种教养方式与成年后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她认为,任何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都可能让孩子产生基本焦虑。

这种焦虑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他们可能会对所有人都有潜在的敌意。

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应对方式,这些方式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基本焦虑就像是对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内心冲突中,他们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人际关系应对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就是人格)。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避免成为他们的“敌人”。我们可以通过多关心、多耐心、多感同身受、多提高自己的认知程度来降低孩子产生基本焦虑的概率。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感到焦虑,而是提醒我们如何避免给孩子制造问题。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关心孩子,多理解他们的感受,就能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加载中~
工商监管
Copyright © 2023-2029 1号谷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386号
  • 返回顶部
  • 客服微信
       在线时间:8:30 ~ 22:00
本站访客:28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