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
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比如: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象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爱和父爱
母爱和父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爱70%,父爱30%
小学阶段:母爱50%,父爱50%
初中阶段:母爱40%,父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1.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和孩子成为朋友
我一直认为,让孩子把我们当作朋友,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最高荣誉。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重要特点:独立和平等。
独立意味着我们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灵魂,一个正在形成的人格。我们不仅要爱他们、疼他们,还要给予他们信任和尊重。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保持独立,通过尊重孩子,我们也会学会尊重他们。
有些父母把孩子当作宠物或者实现自己抱负的工具,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扼杀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变得不完整。
因为我们是独立的灵魂,所以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尊重孩子的意见;另一方面,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分享喜怒哀乐。
2. 真正爱孩子,让他们现在就快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真正的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如果孩子现在就不快乐,那么他们的性格可能会扭曲,将来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只是物质上的关心,而应该是精神上的关爱。比如为他们选择好的学校、购买车房、安排人生,甚至为他们出国做好准备,但这并不足以尽到责任。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3. 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们无法决定孩子的未来。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明星,有的认为他们平凡无奇,但无论他们是什么样子,只要我们用心守护,他们都能成为珍珠。
通过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是急功近利的。相反,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也更愿意让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4. 家庭教育箴言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得到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我接触过很多优秀的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上都非常用心,就像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那样。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坏习惯归咎于学校、老师或者孩子自己,但很少怪罪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需要适应的问题。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与孩子的沟通是一个普遍的困惑。
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这些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