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一点事就容易哭,性格太软,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教育孩子又怕伤害到孩子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应付呢?
我们说孩子“玻璃心”,就是说他内心像玻璃一样脆弱,受到点压力就容易破碎,具体表现如下:
●情绪波动大:听不得重话,批评还没开始,眼泪就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别人无意识的一句话,他都可能觉得那是“针对”他,从而陷入愤怒、焦虑中,很久都不能平静。
●自我评价负面:经常会把自己的缺点夸大,对自己评价过于负面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无法应对挫折: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无法适应,并表现出脆弱和沮丧的情绪。
●缺乏自信:容易受打击,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某件事,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那玻璃心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小区有一对新入住的母子,小男孩4、5岁的样子,卷卷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很漂亮。邻居看到长得可爱的孩子,都喜欢伸手摸摸他的小脸蛋,但小家伙总会躲到妈妈身后,哭着大叫:不准碰我!
妈妈只能露出一脸尴尬,向大家解释:“孩子小,不懂事!”
再责备小男孩:“瞧你,爷爷奶奶是逗你,别玻璃心了!”
结果,孩子哭得更凶。妈妈只好向大家道谦,拉着他往家走。
妈妈最近很困惑:搞不懂儿子,4岁多了胆子还那么小,新换了幼儿园,很长时间适应不了,自己和孩子爸都不是这性格,咋孩子就这怪脾气呢。
坦白说,这样的小男孩并不少。有的孩子胆小、哭闹、爱粘人,有的孩子对一些细小规则很执著,有的孩子怕吵怕闹不喜欢人多,有的孩子周围一有变化就会情绪变动,有人称他们为“玻璃心”,认为他们很难搞。
他们的爸爸妈妈,会质疑自己的养育方式,是不是给孩子太多自由?是不是对孩子太过保护?是不是孩子有自闭倾向?
就这样,他人的评判给孩子扣上了一顶大大的帽子,实际上,他们只是恰好属于高敏感度儿童而已。
——高敏感度不是“麻烦”,是孩子的个人优秀特质
不可否认,高敏感度孩子的先天个性,让他们行为纤细,常被周遭人说“想太多”“瞎操心”“太脆弱”,因为当今社会普遍推崇活泼外向、乐观进取的人。
但“敏感”不一定只带来限制,也可能会开启新的可能。高敏感度儿童的才能胜于常人,虽外在表现偏内向,但他们因心思细腻,能体会到比普通孩子更多的讯息。
如果父母能很好的加以引导,这些特质能成为他们优秀的个人特质。
➊ 神经纤细敏感,大脑转速比普通孩子更快
高敏感度儿童更能感受到事物的细节,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表达更感性细腻,他们会是最好的友人,因为他们更严谨、周全、体贴,且善于倾听。
➋ 具有高度同理心,很会为他人着想
他们的身体里,住着敏锐无比的情绪感受雷达,能敏锐捕捉周遭人的情绪,容易对他人产生情感投射,面对美好的事物,他们会更敏感的感受到美好与幸福,懂得为他人着想,细心体贴。
➌ 想象力丰富,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高敏感度儿童,由于感知更敏感,对外在的感受更纤细,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强烈的艺术灵感,对艺术感受更强,喜爱沉浸于自我的世界,更易拥有丰富的内在生活。
高敏感度孩子是一群个性特别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很强,父母要注意别在小的时候为他们打上“心理有问题”、“难搞”、“麻烦”的负面标签,要知道,他们的敏感特性是上天赐予的最美礼物。
——父母的5种相处方式,让高敏感度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的敏感度高低并无好坏,重点是父母面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如何教养。敏感度高的孩子,在婴幼时期,可能被认为难照顾,但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父母的态度。
⑴ 相信孩子并认同他的感受
高敏感度的孩子对细节或情绪感受更多,神经更加敏锐。比如,当孩子说鞋子硌脚或者衣服不舒服时,相信他,并问问孩子想怎么做。如果一时无法满足,父母请先要认同孩子的感受,不要贸然的认为是他们在“搞事”、“作”,和孩子共同一起商量解决他的问题。
⑵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教
高敏感度的孩子需求会比普通孩子多,常常哭闹情绪化,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一味的哭闹,常常会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以自己的权威来恐吓孩子,强制他们不准哭闹,这种教养态度很容易给他们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需要批评教育吗?一定需要,但是请正面和孩子讨论,说出自己看到的和心里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
⑶ 不攀比给孩子压力
很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开朗活泼又没那么多特殊要求,难免心生羡慕,在孩子面前无意对比。这对于高敏感度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他们本身比普通孩子的情绪感受力要强,父母的无意攀比会带给他们错误的信息——爸爸妈妈不爱我,这种“比较”,很容易让孩子受伤,家长得克制。
⑷不过分评判孩子的行为
高敏感度的孩子对他人的评价非常看重,会不自觉沉入到他人的认知中。父母要尽量少过分评判孩子的行为,正确引导孩子认知自我,关注行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
⑸鼓励多和同龄人交往
高敏感度的孩子需要多和同龄孩子交往,父母要多鼓励他们参加活动,如果孩子害怕,可以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制造一些氛围,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玩,慢慢锻炼他们的胆量,逐渐放手。
另外,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尝试,在参加活动前多一些练习,这样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成功能更好给孩子自信,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
没有天生“难搞”的孩子,就算是高敏感的孩子,也是坠入凡间的天使。身为父母,想要帮助天使更好的认识世界,友好正面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