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上课听懂了,考试却做错,该怎么办?

小编 2023-11-21 17:03:24 人看过

在学习中,很多同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明明听懂了,甚至比学霸表现还好,可一到考试就不会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QQ图片20231109145148.png

针对这个问题,曾请教过一个退休中学教师,他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先后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并长期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教学经验丰富。

他是这样说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这样的——输入→加工→输出。其中看书、听课、记笔记属于输入,大多数学生学习时往往局限于反复看书、反复看笔记、反复听课,由于只是把知识“装入”大脑,没有进行加工思考,也没有进行输出练习,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学会了多少,一到考试就“废”了。

就像学开车,看教练漫不经心左脚控制离合、右脚控制刹车和油门,以及时不时转动方向盘和扭动变速杆,以为开车多简单,当轮自己坐在驾驶座开车了,就手忙脚乱,想让车子往东结果把车子往西开了,想让车子慢下来结果却猛踩油门,想避开前车结果却撞了上去……

很多学霸在知识“输入”环节的效率可能不高,但是他们在“加工”和“输出”上下了不少工夫,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所以能够在考试时如鱼得水,成绩名列前茅。

QQ图片20231114153029.png

从“听懂”到“学会”,学霸们要越过四道鸿沟:

第一道鸿沟:整体和细节之间的鸿沟。初学一个知识点,大家只是大概“听懂”了,很多细节其实是不清楚的,这样做题时就容易卡住。一定要细抠细节,尤其是定义、概念,要一字不落、咬文嚼字,杜绝模棱两可,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二道鸿沟:理解和记忆之间的鸿沟。很多学生学了一个新知识点后,如果做对了练习题,会默认自己记住了,其实这个记忆并不牢固,过段时间就会忘记,事后应该单独花时间进行多次重复记忆,强化印象,将其刻入脑海里。

第三道鸿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光说不练假把式,把知识点记住了,细节搞清楚了,不一定就真的会了,还要自己亲自去实践,也就是刷题。通过适当的刷题,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第四道鸿沟:理论和思路逻辑之间的鸿沟。中等偏上学生,做难度一般的题目基本上没有问题的,但是轮到做难题就不会了,可把答案一步步看下来,又会有“嗯,原来是这样”的感叹,这中间缺的是题目题型的思路逻辑没有理顺,如果理顺了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QQ图片20231115163030.png

课堂上“听懂了”只是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并不代表真的学会了,更不说明能够取得好成绩,要想把知识真正学会、拉开差距,更多要看大家课后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流程,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以及运用。甚至可以这样说,课堂上听懂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能够消化吸收多少、能够做到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学霸和学渣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对掌握知识的认知上。学渣们往往满足于“记住”知识,很少会在“加工”和“输出”上更进一步,以至于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而学霸们则在“记住”知识之后,会主动探索问题,尝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不断反思和总结,使知识真正属于自己,从而在解题时,能够快速抓住突破口,运用相应的知识点和恰当方法解题。

不管学习任何学科、任何知识点,都要经历“输入→加工→输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霸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了“输入→加工→输出”的闭环,把知识变成自己真正的能力。当然,学霸们也使用了适当的方法,让自己的学习效率加倍。大家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版权声明: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加载中~
工商监管
Copyright © 2023-2029 1号谷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386号
  • 返回顶部
  • 客服微信
       在线时间:8:30 ~ 22:00
本站访客:26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