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课间十分钟“消失”的无奈:孩子何时能摆脱“圈养”的命运?

小编 2023-11-15 09:30:24 人看过

在学校里,课间十分钟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放松身心、交流互动的美好时光。然而,近年来,这短短的十分钟却变得不再自由,一些学校规定学生不得离开教室,甚至在厕所里也要遵守“聊天”的限制。孩子们仿佛被“圈养”在教室里,失去了自由活动的空间。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被如此“圈养”呢?

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安全问题的担忧是导致课间十分钟“消失”的主要原因。

QQ图片20231115094657.png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也生怕孩子在课间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规定学生在课间不得离开教室,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还有老师公开反问:“你见过爬到厕所门框上倒挂的学生吗?你见过在楼梯间推搡的学生吗?你见过翻栏杆爬到外挂空调机上的学生吗?你见过教室里踢球,差点把电灯踢下来的学生吗?以上我都见过,幸好都没出事。”许多老师指出:学生端午节回家溺水后找学校索赔,学校最终赔偿40万元;学生的乳牙因为摔跤掉了,家长让班主任赔偿10万元......“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当家长进来讨公道时,哪怕要求不合理,班主任也要处理。”一位小学老师回忆,之后班主任和值班老师争取多年的评优资格“功亏一篑”。

课业负担的加重、老师拖堂也是孩子被“圈养”的原因之一。

QQ图片20231115094742.png

下课拖5分钟,上课早2分钟,只有3分钟的休息时间,站起来伸个懒腰喝口水的工夫又上课了,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是一些学校的真实写照。学校能不能要求老师下课不拖堂、上课不提前?老师需要提高课堂的效率。

社交能力的培养在课间十分钟也被忽视了。孩子们被限制在教室里,无法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导致他们的沟通能力逐渐下降。课间十分钟原本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友谊、培养团队精神的时光,如今却变成了课堂的延伸,让孩子们在孤独中度过。

让家长们焦虑的是限制下潜在的身心危害。家长余霞表示,儿子朋友很少,找不到玩的人,她担忧“课间圈养”会让儿子更孤独,加剧厌学情绪。

QQ图片20231109145233.png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打破课间十分钟的“圈养”限制,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身体,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间十分钟成为孩子们的休息时间。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吸收知识,减轻他们对课间时间的依赖。

     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注重学生心理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类兴趣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和照顾自己。学校可以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总之,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享受课间十分钟的快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加载中~
工商监管
Copyright © 2023-2029 1号谷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386号
  • 返回顶部
  • 客服微信
       在线时间:8:30 ~ 22:00
本站访客:15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