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启蒙路上,有一些现象:孩子越来越厌学;家长不会应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孩子;在阅读中碰到瓶颈;甚至会出现亲子冲突。
很多时候,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变化。而我们没有充足的经验,不会切换角色来应对这种变化。每个阶段的孩子,父母都有对应的使命。可能有家长会以为自己英语不好,才会出现种种问题。要知道在孩子的语言习得中,并不需要家长的英语好。我们只需要想办法搭建沉浸式习得的环境,遵循二语习得的科学规律,孩子自然而然能把英语慢慢学好。
我们可以试着充当以下的角色来辅助完成英语启蒙:
1
玩伴
在启蒙早期,很多孩子还很小,处于3-5岁的婴幼儿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自我意识。他们天性爱玩,撒泼打滚,嬉笑吵闹。带有目标去学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但是,他们时刻都要家人关注,跟家长互动是很有优势的。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语音敏感期。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来习得语言,有诸多优点:
轻松无痛不排斥
与适龄材料同步成长
听说领先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最自然省力;
最容易达到双语同步发展的目标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学会当孩子的玩伴。
玩是形式,习得才是目的。玩的内容尽可能丰富;玩的期间尽量去隐藏教育意图;玩出花样。要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有收获。
比如,2 岁半的小明正坐在地毯上玩玩具车。妈妈可以拿着几个色彩鲜艳的英文闪卡走过来,卡片上画着常见的水果。
妈妈不用直接说 “小明,我们来学英语啦”,而是拿起画着苹果的闪卡,假装卡片里的苹果会说话,用一种很可爱、搞怪的声音说:“嗨,小明,我是 apple,我红红的,甜甜的,你喜欢吃我吗?” 当小明被妈妈有趣的声音和动作吸引,妈妈趁机把卡片递给小明,说:“你看,apple 长得多漂亮,来,跟我一起说 apple。” 小明跟着妈妈奶声奶气地说 “apple”。
整个过程中,小明以为自己只是在和妈妈开心地玩耍,完全没意识到这是在学习英语。但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互动中,他逐渐熟悉了这些水果的英文发音。
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游戏玩得多了,小明不仅能准确说出这些单词,看到真实的水果时,也能条件反射般地说出对应的英文。这就是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利用他们爱玩、渴望互动的天性,进行轻松无痛英语启蒙的例子。
2
学伴
到了5-8岁的孩子,正处于小学早期的阶段,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这个时候开始接受校内的系统化教育,有了学习任务,对学习开始出现排斥反应。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你给他大量听力输入,会有厌烦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则可以做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和孩子一同成长。
在泛听泛读过程中,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的任意门,接触到的知识面极为广阔。他们能邂逅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探索科学的奇妙、感受人文的魅力、追溯历史的脉络。这不仅是一扇窗,更是一个契机,让孩子们领略到世界的五彩斑斓,是开发潜能、激发兴趣的最佳时机。
如果,我们有条件与孩子亲子共读,一起学各种知识,引导他探索这个世界。带他尝试各种活动,寻找出他真正热爱的事物。
如此一来,孩子便会怀揣着更为饱满的热情,主动投身于学习,为了自己钟爱的兴趣去汲取知识养分,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且强大有力的动力。
3
伙伴
小学后期9-12岁,孩子的童年转眼过了大半。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孩子渐渐不喜欢缠着父母,有很强的自尊心。
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更像“伙伴”,父母则要得体地减少干预。
而在英语学习中,他们也进入了真实世界的阅读。已经开始读章节书:小说、传记、纪录片等。需要系统的做练习册、学语法。
根据美国教师的分享,美国教育特别重视阅读,在K12阶段,Reading(阅读)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课,和Language Arts(相当于“语文”)并列,属于每天都有的主课考试时,Reading和Language Arts也是两个分着考的科目。
美国Renaissance Learning 公司每年都会出一期K12学生阅读大数据报告,用以研究孩子的阅读兴趣
而有一个关键在于:给足自由空间。
自主、自由、无任务的“泛读”跟有教师指导的“精读”同样重要,在学习阅读(learningtoread)阶段,甚至更为重要。为此,美国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创设:能静下心来读书的轻松、舒适、自由的空间,只要求阅读时间和阅读的本数,给学生选书方面最大的自由。美国Renaissance Learning 公司每年都会出一期K12学生阅读大数据报告,用以研究孩子的阅读兴趣
而有一个关键在于:给足自由空间。
自主、自由、无任务的“泛读”跟有教师指导的“精读”同样重要,在学习阅读(learningtoread)阶段,甚至更为重要。为此,美国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创设:能静下心来读书的轻松、舒适、自由的空间,只要求阅读时间和阅读的本数,给学生选书方面最大的自由。
在这样的自由泛读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极大拓展。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既定的知识框架,而是通过自主选择书籍,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父母虽然要减少干预,但仍需密切关注孩子的阅读喜好和进展。可以定期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像朋友一样分享彼此对书中内容的看法,引导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书籍。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在给孩子英语启蒙的途中,我们更多以朋友的角色跟孩子相处,并非是老师,这能更好的拉近孩子的距离。
下面我来说说在孩子的英语学习路上,家长需要修炼出的六种能力:
1
资源筛选的能力
孩子在不同阶段对英语启蒙资源需求不同。在婴幼儿阶段,像色彩鲜艳的英文闪卡、简单有趣的英文儿歌音频等资源,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到了小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泛听泛读材料,如包含各种故事、科学知识的英语读物或动画,能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家长需要依据孩子年龄和学习阶段,精准挑选出既有趣味性又具教育价值的资源,避免孩子接触到不适合或低质量的内容,确保启蒙效果。
同时,不要被网络的营销牵着走,什么教材火学什么,容易导致难度、题材不衔接,孩子积极性受挫。最好的办法还是跟着老师选教材。
2
设计能力
在孩子总是犯错的时候,便会卡在某个瓶颈。我们可以想一种计谋,让事情得以推进。给他设计一条新的学习路径;或者换一种方式引导;又或者试试其他教材;再或者,请教老师试试。
试着盘活身边所有的资源,为他打造一个沉浸式的习得环境。同时给他鼓励,给足他仪式感,引导他积极对待问题。
3
共情
不管是在英语学习中,还是在日常学习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情绪。
孩子面对学习任务产生厌烦心理,父母要感同身受,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以朋友的角度倾听,帮助孩子排解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4
编故事的能力
比起乏味的说教,孩子更喜欢听故事。好家长都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用编故事的办法来引导娃的情绪,给娃打造合适的教育场景,在陪孩子的时候,碰上啥事,都能把它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而且,别光讲别人的事,把孩子也放进故事里。让他当主角还是配角,这就得看想通过故事,给他传达什么道理,安抚他哪方面的情绪。
5
心理调节
孩子的学习是个长期过程,我们的自身心态很重要。
保持耐心,坚信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不能轻易焦虑或沮丧,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寻找更合适的引导方式。更不能把消极的情绪传导在孩子身上。避免给孩子过多压力,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
有的时候,慢就是快。
6
沟通合作能力
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我们能时刻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反应和喜好。知道他们在阅读的收获与困惑,增进与孩子的距离。更好地当一个孩子的“朋友”。
也可以与其他家长或教育者合作交流,分享经验,获取更多资源和方法,更好地助力孩子英语启蒙。
总之,当我们以朋友的姿态贴近孩子,遵循科学规律,用爱与智慧为他们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时,我们会发现,亲子教育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而是一段充满欢笑与收获的亲子时光。
你有什么独家的诀窍呢?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