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榜样,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
给家长朋友们提供4个“收心锦囊”,帮助孩子轻松回归状态!
✔ 小闹钟来帮忙:让孩子选一个喜欢的闹钟,固定时间起床(比如从8点慢慢调到7点),早上可以放轻柔的音乐或拉开窗帘,用自然光唤醒身体。
✔ 白天动一动:每天安排充足的户外运动(跳绳、跑步、骑自行车),既能消耗精力,又能让孩子晚上睡得更香。
✔ 饮食“轻”一点:减少零食和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让肠胃提前适应开学后的三餐规律。
✔ 开学仪式感:通过收拾文具用品、购置书籍等方式,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 约定使用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计划表”,比如“每天饭后玩30分钟”,时间一到就主动放下。
✔ 用“替代活动”转移注意力:推荐孩子读绘本、拼积木、画画,或者全家一起玩桌游,让有趣的事情填满“无手机时光”。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
✔ 作业“回头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暑假作业进度,重点关注"是否完成85%以上""书写是否认真"。
✔ 预习“小任务”:开学前这段时间,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练字等等,慢慢为开学做准备。
✔ 制定新学期计划:计划要全方位。除了学习上的目标,生活方面的目标也可以适当设立。应细化每个计划的执行时间、考量标准、每天完成数量。要保证目标不会超出孩子的能力界限,避免将来学习或兴趣变成负担的状况。
✔ 聊聊“校园趣事”:和孩子回忆上学期的好朋友、喜欢的老师,或者一起想象新学期的新教室、新课本,唤起孩子对校园的向往。
✔ 正面“心理暗示”:多说“你准备得这么充分,开学后表现一定会很棒!”“妈妈相信你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用鼓励代替催促。
收心不是“命令”,而是“陪伴”。请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焦虑——如果孩子偶尔抵触,不妨抱抱ta,告诉ta:“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自然会更愿意主动调整状态。
同时,对于孩子状态的回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