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魏梦佳)清华大学正式启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战略。
记者今日从校方获悉,该校将于2025年新增约150个本科招生名额,同步成立聚焦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本科通识书院,通过跨学科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需求输送创新型复合人才。
新招录学生将全部进入该书院接受系统化培养。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构社会的背景下,清华大学正加速推进教育创新改革。
据教务处负责人介绍,新书院将整合全校顶尖学科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融合培养体系,重点突破传统专业边界。
通过智能助教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38项特色教学工具,147个教学班已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累计开发智能批改、虚拟实验等12类创新教学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该培养计划呈现三大创新:
一是首创"双螺旋"课程结构
117门专业课程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交叉嵌套
二是实行"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双轨制
院士团队将直接参与本科生培养
三是构建"学研产"贯通机制
学生可提前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智能芯片、大模型等前沿项目。
目前,学校已完成教学支撑体系升级,除配备人均百万级算力资源外,还开发了覆盖全学习周期的AI学伴系统。
该系统可实时跟踪分析2.8万条学习数据,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成长方案。
数据显示,试点班级学生的创新项目产出量提升73%,跨学科协作能力指标增长89%。
据悉,该战略是清华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举措,未来三年将投入专项经费建设8个交叉创新实验室,预计到2027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智能教育范式。
教育部相关专家评价,这种将国家战略需求与教育教学深度绑定的培养模式,为破解关键领域人才瓶颈提供了清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