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泼盆冷水,如果你现在才开始复习,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最好的方式是考前找个风水宝地多拜拜神,祈求各路神仙显灵,保佑你考行测时考得都会,蒙得都对,申论又恰巧是你复习过的内容,然后撞上个大家都看不到的岗位,报考数量只有个位数。
各种好运叠加之下,3分的运气充分发挥出来,可能可以战胜别人7分的努力,成为公考锦鲤。
去年省考录取完后,7月份就有落选的考生问我,那时候备考25年的会不会太早。
当时我还特地写了文章,说实话我不大理解现在还存在这种思想的人,但现实中却有不少这样的人,总是觉得等公告出了再备考。
理由大概如下:担心复习时间太长自己会疲惫不如一鼓作气效率高,担心万一考试大纲出现变化,有些内容不考了浪费时间;担心战线太长付出太多,考不上了成本太高……
这些似是而非的原因看起来都是理由,但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竞争程度下,都不能成为理由。
公务员考试,能一次上岸的概率非常渺小,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一场持久战,只要没上岸,每年都是新的复习周期。
而对于一直以来都在复习的,一定要牢牢把握这2个月的时间,不再像打基础式的一样每个点不放过,而是针对考试大纲要有的放矢。
第一、今年类比推理不考了,这部分记得放弃。
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如果没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应该没注意到这点。
第二、新增了言语理解、资料分析5道题。
言语理解本来就在试卷考前的位置,有时间做而且本身属于难度较低的。
资料分析在试卷最后面,每个题都有一段资料,里面各式各样的数据,计算复杂但是并不难,只要有时间,90%以上的考生都能做出来。
问题就在于它在行测的最末,很多考生做到它时考试已经快结束了,于是一大半的题总是乱选。
我一直建议考生,最后资料分析题目不能放弃,那是你与别人拉分的关键。
今年还增加了题目,更加要加大力气复习。
如果要选择放弃题目,我会建议放弃数量关系,那10道题只做一眼望去就知道怎么算的。
那些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想出来的,果断放弃最后有时间再看,没时间就撞运气。
按照我自己的经验,那些题目是你可能思考很久都想不出来的,即使想出来也可能计算错误,白白耽误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
而资料分析那些数据看似复杂,其实有很多计算技巧,这是可以通过平时听课、做题训练出来的。
第三、每天争取30分钟抄申论。
现在的人真的很少有机会用笔,日常基本都是打字。
等到了考场突然要写那么多字难免生疏,字写得不好看影响大作文分数。
当年我复习时没状态时就很喜欢抄写申论,一是不浪费时间,二是增加记忆积累素材;三是形成书写习惯。
提醒一点广东的申论是很中庸的,小题的答案基本可以在材料里找,只要懂得概括总结,大作为也一定不能离开材料内容。
有些省份的申论很注重个人表达,但在广东这边老老实实地找材料,不要脱离材料自己妙笔生花。
最后,一定要保持作息规律。
不要想着在最后这2个月头悬梁锥刺骨增加复习时间,保持以往的复习节奏就好。
随意改变作息规律会影响精神状态,睡眠足够才能保证第二天有清醒的头脑。
为了学习不要熬夜,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更不能熬夜。
除此之外,适当增加锻炼时间增强体质,两科连考持续4个半小时对体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身体吃得消才不会浪费了前期的投入。
预祝大家旗开得胜,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