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与高考加分相关的项目分别为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学术竞赛、专业技能比赛、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研究、艺术特长、全国性奖励,如“全国优秀学生”、“全国三好学生”等。
1. 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加分方式: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的奥赛,并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根据奖项等级获得相应的高考加分。一般来说,全国决赛的金牌、银牌、铜牌获得者能获得较高的加分,省级奖项的加分幅度则可能相对较低。
2. 科技创新项目
加分方式:参与科研项目、发明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获得高考加分。加分幅度通常与获奖等级相关,国家级奖项的加分幅度较大。
3. 学术竞赛
加分方式:在文学、历史、地理等学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根据获奖情况获得相应的高考加分。这些竞赛往往由教育部门或权威学术机构主办,获奖证书是加分的重要依据。
4. 专业技能比赛
加分方式:在程序设计、机器人、英语口译等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获得高考加分。这类比赛通常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获奖证书是加分的关键。
5. 志愿者活动
加分方式:虽然志愿者活动本身在高考中不直接加分,但部分地区对获得一定时长或特殊贡献的志愿者给予优先录取政策。例如,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的5A级青年志愿者,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6. 社会实践研究
加分方式: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等实践活动,并撰写相应报告取得成果的学生,可获得高考加分。这类加分旨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7. 艺术特长
加分方式: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特长项目中取得相应级别证书的学生,可获得高考加分。这类加分通常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
8. 全国性奖励
加分方式:获得如“全国优秀学生”、“全国三好学生”等全国性奖励的学生,可获得高额高考加分。这些奖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卓越表现的认可。
高考加分政策有:
1.烈士子女和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加20分。
2.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以加10分。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可以加5分。
4.对于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部分地区还提供录取时优先录取的条件。
6.对于艺体类考生,如果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则不享受政策性照顾加分。
7.对于少数民族考生,一些地区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了加分政策,但具体加分分值和条件可能因地区而异,例如,福建省对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提供加分。
扫描下方二维码,不要钱的经验分享,资料下载工具打开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