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上海的在编教师被通知其合同期满后将不再续约。据这位教师描述,他本科毕业后通过参加上海教育局的考试进入了学校工作,并获得了编制,合同期限为三年。面对外界质疑称“你一看就是合同工,根本就没有编制”的说法,这位教师明确表示自己确实拥有编制,并且这一事实曾经公示过。然而,根据《事业单位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期满后终止合同是允许的,并且依据《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办法》,这一做法也是符合规定的。
当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学生少了,学校也就少了,老师的需求量也就少了。韩国是亚洲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只有0.81,中国是1.6左右,虽然比韩国好一些,但也是断崖式下跌。
从长远看,教师这个职业有中年失业的风险。现在农村已经空心化了,村里人往镇里跑,镇里人往城里跑。很多村镇的小学“一生难求”。最近网上的一则新闻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风波:
“小学女教师50岁以下的,男教师55岁以下的;初中女教师44岁以下的,男教师49岁以下的;高中女教师41岁以下的,男教师46岁以下的;无论在不在编,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现在农村的儿童数量远不如前,许多村小已经倒闭,在未来十年,镇上、县城里的学校也可能会倒闭,这些情况已经开始显露,比如在焦作、深圳、惠州等地已经有学校突然倒闭的例子。预计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今年4月26日,#厦门教师招聘因多岗位取消编制导致无人报考#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厦门采取了“参聘制”,这意味着教师不再纳入编制,而是采用合同制管理。参聘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面均参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标准执行。此举旨在打破传统的“铁饭碗”,促进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近日,在北京丰台区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的工作会议上,一项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新措施正式公布,其核心内容是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些政策变化显示,教师的“铁饭碗”正在被打破。
与此同时,中国每年还有1000万人,在不舍昼夜地考教师资格证。这千万“预备军”脚还没抬起来呢,大门就准备关上了。回想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的报名人数仅为17.2万;然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144.2万,10年间增长了超过65倍。尽管如此,中国新生儿的数量持续下降,这意味着教师资格证对于许多人来说更像是一个“妈妈开心证”,而非一份稳定的职业保证。但教师资格证一点都没用吗?也不完全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的几大用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持有教资可以享受到门票优惠待遇。
2.依据教师法规定,在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依法取得教师格证方能参加教师招考;有教师资格证可以进行高级职称评定,享受国加福利津贴。
3.三支一扶是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在一定程度,提升基层人员素质,缓解毕业生压力。有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可以有更多机会。
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们就可以参加基础教育专项。
5.2024年非师范生是可以考教师资格证的,目前并没有文件说明非师范专业不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