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高中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六大技巧

小雪 2024-04-26 15:43:24 人看过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不仅直接体现在推断词义题上,还间接体现在文言翻译题中。对于即将步入考场的同学们来说,文言实词的复习着实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因为从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要求考生除了熟悉课标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的具体含义外,还需拓宽视野,扩大词汇量,并在复杂多变的语境中努力探寻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规律。

1714120392456.jpg

一、借助同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1.“前代圣君,博思咨诹。”(《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咨询。

    2.“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宥”与“宽”同义,宽恕。

    3.“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孟子·滕文公下》)“囿”与“园”同义,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园地。

    4.“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贾谊《过秦论》)“望”与“怨”同义,怨恨。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擢”与“拔”同义,提拔。

    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尤”与 “怨”同义,责备。


二、借助反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还经常出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考生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1.“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范仲淹《润州谢上表》)“治”与“乱”反义,治,安定;乱,动乱。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陟”与“罚”反义,陟,提拔;罚,惩罚。“臧”与“否”反义,臧,善;否,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尚书·舜典》)“黜”与“陟”反义,黜,贬退,陟,提拔。“幽”与“明”反义,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昏愚的官员;明,贤明的官员。

    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韩愈《进学解》)“细”与“大”反义,细,小的;大,大的。

    5.“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傅”与“咻”反义,傅,教导;咻,喧闹。

    6.“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消”与“息”反义,消,衰微;息,滋长。


三、借助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保留着文言文古雅的词汇。在文言文阅读中,我们可以借助成语——这个现代社会的活化石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1.“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邀”字的含义容易误解,我们可以借助成语“邀功请赏”推断出:邀,请求、谋求。

    2.“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左传·桓公十年》)句中“贾”字的含义也可以借助成语“直言贾祸”推断出来,是“招致”的意思。

    3.“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蒲松龄《促织》)句中“责”字的含义可以借助成语“求全责备”推断出来,是“寻求”之意。

    4.“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句中“吊”字的含义可以借助成语“形影相吊”推断出来,是“安慰”的意思。

    5.“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句中“虞”字的含义可以借助成语“冻饿之虞”推断出来,是“忧虑”的意思。

    6.“损己以利物。”(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句中“物”字的含义可以借助成语“恃才傲物”推断出来,是“他人”的意思。

    

版权声明: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加载中~
工商监管
Copyright © 2023-2029 1号谷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