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并不在于管理,而在于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比如,有些企业可能拥有独特的技术专利,或者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这些都能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即使管理混乱,只要核心竞争力还在,公司就能继续生存下去。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在某些行业,市场需求旺盛,竞争对手少,即使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维持运营。而一旦市场需求减弱,竞争加剧,公司的问题就可能暴露无遗,那时才是真正的考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政府政策对公司生存的影响。在某些行业,政府会对企业进行补贴或者提供优惠政策,这样即使公司管理混乱,也有可能通过政府的支持来维持生存。
为什么国企有时候竞争不过民营小企业?
并不都是产品不行,研发不行,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国企限制太多。
比如,销售:民企根据不同产品,有不同的销售策略。
例如:福利品:低客单价,实现高转化,为的是赚口碑,抢市场,也许赚的少,甚至赔钱;
主打品:高质量、高服务,高客单价,公司靠其打响品牌,站稳市场,也作为后续盈利的主要产品。
季度财报中,哪怕福利品项目暂时赔钱也不要紧,只要整体业务线处于盈利状态就可以被接受。
但在国企,这个策略行不通。因为国企,机制完善,部门间的制衡太多。
销售部学习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做了预期核算,得出公司整体业务线是盈利的。
但,财务部不同意,财务部以财务视角测算出单品的边际贡献率达不到集团要求,业务必须叫停,否则责任谁负?
人力部,也不同意,福利品高转化后带来的高计提,已经超出季度工资总额,即使产品销售出去,营销部的奖励也发不出来。
所以,怎么办呢?
竞争对手的销售模式就不学了呗,咱就按部就班,按照集团要求做业务,市场打不开,少赚点就少赚点。
但是,快到年底,领导发现,年度销售指标还没完成了,拿不到全额年终奖了,于是组织各部门,开大会...
会开完了,大家方向一致,以目标为导向。
于是财务部不卡了,人力部也不闹了,销售部的营销方案顺利通过了...
不出一个月,指标追上了。所以说,管理混乱的公司,盈利不一定差。
比如发展处于腾飞期的公司,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拿单,就是赚钱,就是要抢占市场,所以任何部门都要开绿灯。
而经营迈向正轨的公司,强调管理,强调合规,各部门之间会形成监管,会形成制衡,所以有些业务发展不起来。
而老板为了实现管理,掌握控制权,也会鼓励各部门间要制衡。总体来说,管理混乱的公司,往往导向一致,而体系完整的公司,强调的是稳定。战略不同,呈现的管理结果自然不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混乱就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毕竟长期下去,混乱的管理会阻碍公司的发展,甚至导致危机。所以,对于公司而言,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