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立足个人实战经验,如果表述不严谨之处或观点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看官指正,作者定当严肃对待,防止误导他人。
01 开始备考时,只剩两个月
我是今年的本科应届生,刚毕业,也是建筑学专业。然后,我今年是在1月15号广东省考公告出来的时候才开始备考的,准备了两个月上岸了珠三角的市局。广东行测我为什么考这么高,具体怎么做到的?
我觉得就从行为和思想上来说吧。行为上就是跟对人,然后完全吃透真题,努力去多练,多做多想。思想上的话就是要坚信自己的备考方法是对的,或者是说。这个方法是适合你的,然后持续行动就完事了,不要总想着去换一种方法。
02 广东省考的行测特点?
广东省考的行测上有个科推模块,这个科推上海也有,但是,上海的更难一点。广东的相对比较简单,基本就是以初中的物化生为主。
图推的话,考得会灵活、刁钻一点。
常识会涉及到很多的广东省情和时政,但是,如果你是广东人的话,基本就是不用学的,真的就是广东人的常识,所以说,它也不是特别难。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广东的数量很简单。就有一些同学备考广东省考时会拿国考的数量来做,等再做广东省考的题时候会感觉有点降维打击。
03 广东省考的申论特点?
广东的申论的特点是:它的逻辑性会远大于议论性,不太需要你发挥自己的文学底蕴,它更偏向于从材料中获取大作文内容。把材料里的内容组合成一篇自己的文章。这点和其他省份,尤其是江浙沪那边不太一样。广东省考的话,除了开头结尾可以稍微背一两句万能模板,其他的都是从材料中来从材料中去的。
这种考察逻辑跟广东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有关,尤其是珠三角,对于我们处理公文的能力要求,更需要你能快速明白这些新兴产业或者其他部门递交上来的报告在说什么东西,所以说,它其实是在考察对公文的理解和逻辑抓取的能力,对个人议论发挥、写一些观点或者让你提对策这种涉及的比较少。
然后,如果大家想要上岸珠三角的话,行测最好就保80争85,我觉得广州、深圳的热门岗都尽量保85,这些地方毕竟还是比较难考的。
04 建筑进体制的三种岗位类型
第一个就是建筑链条上面的,比如说我们要建一个工程项目,最开始需要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去给你审批,然后做一些可行性研究,然后,给你批用地审核、施工许可证,建完后再进行消防验收、人防验收等。再比如说,我们老旧小区需要集中改造,像深圳现在很火的城中村统租房,这种跟住房相关的,基本上都是会招很多的建筑、规划、风景园林的学子,部门主要有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自然资源局等。那么,你们进去之后,很有可能是在做一些政策类的研究,比如说,帮忙去做一个新的老旧小区的燃气改造相关规范、相关条文通知,或者去做整个建筑链条上的一环,审批一下消防验收,审查一下图纸之类的工作,这种前几年招的比较多,而且在建筑链条的这一类型岗位上,进去的全部是建筑类的学子,大家有共同话题。而且这几个单位,招的人会比较多,就是相对其他几类来说他们一年招的岗位是最多的。
第二个是质检站、检查站。它的层级比较低,当然也有可能是乡镇层级或者区级。这类单位不太多招公务员,一般是招事业编或者是编外人员,因为他做的事情会相对单一。质检站和检查站,就听看名字应该也可以预料到是干什么的。质检站的话,很多是做一些建筑房屋的质量检查,出具一些建筑材料的检查报告。算是建筑链条里面更小的一个层级吧,但也是比较重要的,算是第三方检测,也是政府类型的机构。
第三个是专业支持类的岗位。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海关、税务、审计和公安会招建筑的学生?他们需要一些建筑学科背景的同事去帮他们完成更多的工作。比如说,海关税务,就可能需要去查取一些建筑类型的税票。还有审计,他们也有专门的固定资产审计事务,就会去招一些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学背景的相关人员。
然后,公安也是类似的,就是说这种专业支持类有逐渐扩张的趋势。就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会发现建筑链条的岗位会稍微有一点点缩编,或者说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说,前几年还招本科生,现在就统一招选调硕士之类的。
像专业支持类型的岗位,则存在编制增加的趋势,这不仅仅是出现在建筑行业之中,体制内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都有反馈,比如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去住建局。然后,警校类型的学生去一个别的什么局,反正不是公安、检察院这种。
然后,法律背景的学生不去法院,这种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了,所以说,大家在后续选岗报名的时候也可以不只盯着建筑链条去看,也可以适当的看一些这种专业支持类的岗位。报这类岗位还有一个优点,我在后面会继续提到。
05 关于上岸的前景
总体来说的话,珠三角地区的工资基本能保证你衣食无忧、生活得比较滋润,不过也确实经历了几轮降薪,但是,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还是未来可期的。
那么,具体工资主要看职级和地市,一般来说,一个市里的同一职级的,比如说,都是广州市的一级科员,他们的薪资上下会有浮动,富裕一点的区会发多一点,差一点的区会少发一点,以年为单位的话,一般只会有差别。
但是,如果直接往上走,比如说,一级科员和四级调研员的区别就会差挺多的,可能差17%吧。
那么,具体的福利待遇,包括大家比较好奇是否限制出国,主要看单位。就是说单位的领导,如果就管比较松,或者是说这个单位的保密性没有那么强的话,还是可以出国的。那就保密性比较强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出国。
然后,具体的福利、年终奖、购物卡、扶贫礼包等等,各个单位不一样。而且,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一些福利,有的单位会多发一些礼品、扶贫礼包和一些吃的喝的,有的单位,他会有很多的运动福利,比如说,可能与旁边的羽毛球场、网球场有良好的协作,这种一般就是单位的领导喜欢打球,所以,工会就会去寻求这种合作。
06 关于加班
加班的话,这个就很随机、很玄学。加不加班主要是看你的科室领导,所以说,加班这种事情是非常看命的。在就我也和一些其他上岸的小伙伴们聊过,就同样一个单位,如果遇到比较严的领导,他可能想要科长尽快拿出工作实际以便向主任的位置提升的话,那么,在一个大家都说相对清闲的单位,可能你这个科室也会比较的难受。所以说,关于加班这个事儿,网上那些相对清闲的话,大家看看就好,这个多少看命的。总体来说,纪检、组织部这种加班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建筑学生也很少去纪委、组织部,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焦虑。
07 关于选岗
不知道有多少学弟学妹会来建设我们广东、珠三角。就珠三角来说,应该有听说过“真珠六子”吧?就是珠三角的这几个城市是比较好的,其他非珠三角的比较差一点。
对于外省的学弟学妹来话,你们尽量报珠三角,不要考虑非珠,因为非珠的经济水平不如珠三角,而且方言适应上也有难度。外地人也可以冲广州和深圳的区街道办,但是,像佛山、珠海、东莞、惠州就主要冲市局比较好,因为这些城市的市局以下的单位,在工作之中很多都是以方言为主。可能整个单位在工作中都在说方言,开会的时候也是默认都说方言,所以,还是鼓励大家尽量冲一下珠三角的市区,或者冲广州和深圳的岗位。
还有一点大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就是选岗的时候,可以通过所限的专业来稍微考虑一下面试的竞争激烈程度。这个主要是针对我前面提到的进体制内的岗位,假如说,你选的是建筑链条上的岗位,你就选择限制越多的岗位,最好就只有建筑学能报。然后,对于专业支持类型的岗位,海关、税务、审计、公安,我们建筑学的普遍在面试上会有一些优势。然后,尽量就不要去法学、汉语言文学,主要就是法学,尽量避免跟法学生去竞争。
如果你看到专业知识类型的岗位,跟你竞争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管理、环境......相对来说,这些专业的学生“能说会道”的概率会小一点,那么,这对你后续的面试是有优势的,毕竟,我们建筑学的平时汇报比较多了,面试真的很有竞争力。
08 关于选择体制内的感想。
我毕业之前在设计院实习过,说到这儿有点不好意思的,我实习了一周因为太难受就跑路了。我也考虑过去卷互联网,做一些产品实习或者转交互方向。但是,上岸之后吧,就感觉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我是本地人考回了本地的市局,所以,家人、朋友都在这边,日子过得很舒服,有很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技能和爱好。
09 回答一些留言疑问
问题:您怎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行测考到90+,是有什么特别的复习计划么?
我就是把真题做了好几遍。第一个月的时候,我就把每个题型大概看了一下,做了一些题,刷题。然后,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备考时间比较少,所以,第二个月就把近五年的真题做了三次。考国考的话,我可能不会那么高分,但是,通过刷广东的真题,我就看到了广东真题的很多挖坑的方式。我这种方式跟单纯的刷题还不太一样,还是很推荐大家都把近几年的真题都好好的做一下,每道题不管自己做没做对,都看一下它的考点是什么,尤其是它的错误选项,总结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挖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