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本是孩子们紧张复习,筹备期末考试的时候,北京初升高却传来重大消息,让这次期末考试变得非同寻常。
这则消息与初中在读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密切关系,乃至对小学生也有重大影响。
消息没有官方发布,官方也不会发布,因为之前所有集团化、人才培养计划最终都会落地于此。小编早就预测到了,只是没有想到来的这么快、这么猛。
0.5+3
12月北京城六区的各中学宣讲会、家长会都爆出消息,北京高中教育开启“0.5+3”模式。
0.5指的是初三第二学期,
3指的是高中三个学年。
简单来说就是将有一部分学生在今年寒假后绕过中考直接开始高中学习。
多年来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绝大部分都来自中考分流,如果能绕过中考丝滑衔接高中,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那究竟谁有这样的幸运,又能上什么样的高中呢?梁老师综合获得消息给大家一一解答。
1.学生升学的目标高中为集团校的龙头校或本校高中。
教育集团化已经搞了很多年了,有数据表示,海淀区集团校覆盖已经超过99%,其他区的情况也差不多。
例如有的教育集团以某“小强校”、“金刚校”为核心,集团内分校、校区多达十几所。
0.5+3里说的集团龙头校指的就是牵头的集团本部。
有的中学本身初中部、高中部都有,那孩子就有两个去处,一个是集团龙头校,一个是本校高中。
2.不可笔试、面试
消息称本次重大教改原则规定不允许笔试、面试。
直升的标准是衡量孩子在初中这两年半的整体表现,其中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区统考(这次期末)成绩将作为主要依据。
3.直升名额“上要封顶,下不保底”
具体每个学校能得到多少名额没有硬性规定,“上要封顶”指的是不能滥用名额,抢占生源;“下不保底”的意思是择优录取,不能滥竽充数。
某西城教育集团在家长会上通气说:今年比例大约7%-8%,海淀有学校说的是10%,未来可能继续上升。
4.时间线
0.5+3直升录取工作已经开始,在初高中寒假前结束,也就是说过几天就就能揭晓答案了。
5.学生被0.5+3录取后,下学期开始学习高中课程,中途不得退出。
上面就是0.5+3模式的主要消息,大家是不是觉得并不算新,因为过去集团校也会悄悄的搞内部选拔、签约。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0.5+3公开化了,不再打政策的擦边球,而且时间大大前置,节省了孩子一个学期的时间和精力,变化还是很大的。
梁老师曾经多次说中考会越来越淡化,很多孩子将会用多种途径绕开中考或让中考变得轻松一些,如校额到校、如1+3学校增加,如各种人才计划,现在又有了0.5+3。
升学方式多了,家长们对中考的焦虑自然会减轻一些。
新的0.5+3升学模式家长们都要关注,对现在的初中生、小学生、甚至学前的都有影响,下面我讲讲我的看法。
新模式的影响
1.初中生
能进入0.5+3肯定香,值得绝大部分孩子追求。除非孩子特别棒,本校高中和自己集团的龙头校都看不上,那依然可以参加统招,考本区最强的高中。这样有能力有信心的人很少,我就不单独讲了。
现在上初一初二的孩子要注意了,学长给你们试水了,0.5+3会怎么录,录多少很快就能见分晓,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关注动态。
但既然已经说不可笔试、面试,要看综合成绩,初一初二的孩子就还有大把机会,按照综合评价手册内容把文化学习和学生活动都弄好,切不可留短板。
比方说去年刚刚听说小四门退出中考,有的孩子就放弃了,觉得及格就行,结果突然来一个综合评价,恐怕有的孩子就要吃亏。
我建议初中的孩子,从现在起不管大考、小考都要重视,对每个学科成绩要有要求;每一次学生活动都要积极表现,能参加的比赛尽量参加,给自己的综评凑材料。
去年的阳光招生让不少孩子落到了“坑校”,很多牛娃的家长觉得不公平、不服气,今年突如其来的0.5+3直升对这样的“坑校牛娃”最有利。
过去“落坑”的孩子只能决战中考,但在中考成绩蘑菇云下,想出头谈何容易。现在有了新模式,只要在相对小范围中有优势就能直达集团龙头校,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
0.5+3的综评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小升初“推优”。
当时要选出几个孩子来可费劲了,语、数、英、体成绩,校内外竞赛得奖,评过几年三好生,做过几届班干部,都要量化。
能进入推优大圈的孩子都是好样的,成绩都是全A,最后区分的只是在零零碎碎的点上,所以那些年选个班干部、评个三好生都万众瞩目的。
所以说有志0.5+3项目的中学生除了成绩外,综评方面也不能有短板。那么这样看中考的压力小了,但平时压力会更大。
2.小学生
现在集团校分成两种,一种是跨越学段,集团内小初高都有,一种是单纯的小学或中学。
如果咱家孩子的集团校是跨学段的,那今后大概率会通过小升初直升,初中创新人才计划,0.5+3直升在集团内发展。这有点像多年前开始的中考锁区,目的是教育均衡,减少优秀生过度集中。
如果咱家孩子的教育集团只有小学,那他小升初的时候会决定他在哪个集团校发展。
既然如此,小学生的家长就可以更有耐心,孩子只要在校内保持一定的头部地位,如10%-20%,小升初、初升高都不会是他的节点,长远目标可以延伸到高考。
过去我们强调学习上要有小初一体的理念,但执行的并不够,现在0.5+3项目让中学学习压缩到了两年半,又是以综评来衡量孩子。
梁老师建议孩子如果有能力的话在小学高段,可以增加一下中学学科内容,例如物化生地等,使孩子在中学综评时能更从容一些。
还有家长一定要关注集团内的各种人才项目,能参加的尽量参加,即使将来不能完整的走完人才通道,退而其次在综评中也有优势。
有句流行语说某某在“下一盘大棋”,通过这两年的教育政策变化,我真正感受到了确实有“一盘大棋”存在,这盘棋就是软分流。
家长们的焦虑来自中考分流,如果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让孩子在中考前就各得其所,是不是分流的目的达到了,家长们也不会那么焦虑了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除了现在已有的指向高中的项目,很快还会有偏职业化的项目出现,在中考前让各种成绩和偏好的孩子都各得其所。
那时中考也就变成了一次结业考试、完成性考试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吧,您如果知道什么新消息可以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