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编季,大批考编人艰难向前行走,有人进面了,有人失利了,有人继续努力,有人半路返航,哪一种道路都是人生。
回想自己考编,竟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那时一边改毕业论文,一边准备考编,与此同时还要与自己心理作斗争,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再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依然是黑暗绝望的,前方迷雾重重,根本看不到出口,但人只有经过摔打,方能成长。
简单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本硕皆是普通学校,求学求职之路坎坷不平。有的姑娘生来就如耀眼夺目的牡丹花,而我只是一路野蛮顽强生长的蒲公英,所以,个人的粗浅经验仅供各位考编人参考。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学的等级考试,比如四六级,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二级这些考试,达到及格线即可通过,若是想要高分可多次刷分,但是编制考试(包括公考,各地事业编考试,教师编,军队文职考试)是优中择优,以2022年某bw事业单位招聘为例,招1报188,笔试只有在188个人中取得前5才能进面,而进面后还要再淘汰4人,竞争远比等级考试残酷。
所以,编制考试并不是你努力,就会有回报。
但这不代表可以随随便便准备考试,在这个卷中卷的考试面前,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能考上。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考试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参加的考试属于统考还是单招,了解考哪些内容,自己的基础如何,是报班学习还是自学等等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自己完成。
确定好自己考什么,接下来就是备考,打基础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每天能够投入6-8小时有效学习,45天时间足够了。如果是在职备考,尽量将准备时间前置,毕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自己把所有编制考试(北京山东江苏天津)都参加了一遍,但军队文职和公考皆未进面,就不再赘言,
前期的准备工作在研二上学期,这个阶段会有研三学长学姐准备秋招,有的单位也会来学校进行宣讲,可以提前去了解一下企业招聘的条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我当时听了几场宣讲会,又去询问了老师和学长学姐,思考再三决定考公考编,我深知自己的基础不好,不可能自学成才,于是狠狠心买了课,跟随课表开始学习。从这里拉开了考公考编的序幕,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考了34次,才考进体制,千般滋味,难以言表。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考试其实可以一同准备,内容大同小异。
公务员考试考行测和申论两科。
先来说说行测,共包括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5个部分,有人戏称行测是智商考试,并非没有道理。在备考期间我和学霸同学一起谈论某些题时,明显感觉自己能力的欠缺,但并非没有办法弥补,那就是勤能补拙。
可根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取长补短。
言语理解30-35题,判断推理30-35题,资料分析20题,数量10或15题,常识20题,每个模块题量会有变化,总体120题不会变,考试时间是两小时,行测考试的特点就是题量大,时间紧。
若想取得理想成绩,就要保证三大模块(言语+判断+资料分析)确保80%正确率以上,再低就会影响总分。
我自己的短板恰恰就是行测,永远保证不了的正确率还有没时间看的常识和数量,所以没能考上公务员,也是我痛心之处。
好在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在备考公务员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了事业编的考试内容,最后有了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3.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天津事业编的考试内容,我习惯把它称作缩小版的行测+申论考试,内容没有很大差别,难度比公考低了一些。
基础期这个阶段的需要做的是准备好教材,按时听课,听完课整理笔记,做好课后练习。
听起来或许很简单,只是知易行难,每个人都有惰性,听着听着就放弃了是很多人的常态,这和考研一样,初期中期后期都有人放弃,考完一场还有人放弃,每一个阶段都有人放弃。
可你放弃的仅仅是这些知识点吗?你放弃的是你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以及暮年的保障。
教材我用的是粉笔加齐麟的数资,尤其是数学薄弱的同学,每日坚持速算对提高数资板块的分数大有帮助。
听课虽然听起来十分简单,但要不能做到有效听课,也只是事倍功半。
言语理解我个人推荐粉笔的郭熙老师,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最喜欢老师的5点忠告:1.不要只听课不刷题。2.不要只刷题不思考。3.不要迷信技巧。4.不要忽视阅读理解能力。5.不要用假勤奋掩盖思考的懒惰。
言语理解考的逻辑填空,其实都是摘自学习强国,求是网还有人民日报等官媒,如果自己做错了题,可以去找原文阅读,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用这个词,而不是靠自己的理解,永远不要质疑官方答案,因为不要你觉得,而要出题人觉得。
中心理解,这两年的趋势就是文段越来越长,如果一字一句看下来,势必会影响整个做题时间。这里介绍一个我个人学习申论的方法:化大为小,切分文段。
上来先不要看内容,看见句号就划线,找关联词,删除无关紧要的背景句,迅速摘出中心句,锁定答案。
所有的稳准快,都来源于平时充足的知识储备,像是在看微博微信时不看娱乐八卦,看的是官媒文章,听听新闻联播等,不仅仅对言语理解有帮助,对申论也有帮助。
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无外乎就是几个固定的考点,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笔画数,部分数那几个,我采用了最笨的方法,自己把特征图手画一遍,就能够保证正确率,还有糊纸盒的题,努力学习之后,还是无法胜任,干脆放弃。
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这两个又是文字内容。凡是文字多的,我都会化大为小,切分句子,以免看见一大段文字,无从下手。
定义判断这个模块不要自己想像,个人的想像在正确答案面前没有任何价值。顺着题目的意思圈名词,加上一些生活常识,去做这一板块就足够了。
类比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大量刷题,最后复盘错题即可。
逻辑判断的核心是翻译推理,一开始我学习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无论如何都搞不明白里面的原理,一番挣扎后,干脆死记硬背公式,强迫自己按照答案的思维思考每个题的底层逻辑。
资料分析这个模块更没有捷径了,就是做题加反思。百化分牢牢刻进脑子里,考场上不要再想什么速算技巧,到了考场上,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再想那些花里胡哨的技巧,就直除(若是数学比较好的同学,可自动忽略这种方法 。)
数量难度较大,挑几个自己擅长的题型,确保做对,其余蒙。
常识不难,我主要利用碎片时间(像洗衣服,等车)听b站马克公基,时政随时积累。
申论我整体投入时间不多,跟着袁东老师系统学习了一个月,刷够了100道题。(概括题,提出对策题,分析题,公文写作题)
PS:不是说写完就完了。做题步骤:
1.先听一遍老师的课程。课后按照老师的思路复述一遍课程内容,像写教案一样写在笔记本上,切忌不要照搬照抄,要形成自己的课堂笔记,乱一点没关系。
2.隔天自己做一遍,然后把答案输入粉笔库智能批改,分数达到80%即可。
3.归纳整理,记下自己的失分点,想想总括词有没有问题,要点是不是全面,用词是否规范。
面试的话,我自己前后准备了不到一星期,最后成绩也没有很理想,好在有惊无险,有了工作,建议各位小伙伴还是坚持练够300道题。(人际关系,情景模拟,社会现象,态度观点,组织管理五大题型)
4.有志者,事竟成
人生中,有多少令人难捱的黑暗时刻,有多少刺痛人的艰难困苦,可我们除了勇敢面对,别无他法。
《俄狄浦斯》中有一句话:“当人们回避命运的时候,就已经碰上了命运。”
倘若我们不能接住命运给予我们的,就只有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明明知道考公考编这条路的艰难,我还是坚定地抛弃“铁饭碗”,选择更加激烈的竞争。
失败,嘲讽,白眼,我都经历过,我曾因为和喜欢的部委岗位失之交臂放声大哭过,也曾因为生活的折磨走上天台想一了百了过,但最后还是赢了那段狰狞的时光。
当我回头望时,再无半点憎恨之意,生活是自己的,永远不要因为他人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奔跑,也不要看见他人遥遥领先,而不惜一切代价奋力追赶。
人,各有各的频率,在自己的赛道上稳步前进,就是最好的人生。
人这一生,上岸有两种,一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可能上岸,另一种是放过自己就是上岸。
最后借袁东老师的话送给所有考公考编人:愿你再也不需要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用来学行测申论了,而是能有一些时间和心情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冬日的暖阳,和自己所爱之人一起惬意的走在大街上,真正享受一下人生最朴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