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支农支医支教、扶贫(帮扶乡村振兴),2021年-2025年计划是每年选派3.2万高校毕业生下基层,为基层服务。三支一扶政策于2006年开始,5年一轮,到现在是第4轮了,把人才派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扶助落后基层地区,统筹发展,振兴经济,实现公共富裕。
用通俗的话来说,三支一扶就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进行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会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丑话说在前面,我们来看看三支一扶对大学生来说有什么缺点:
1、三支一扶属于志愿类,工资不会太高,而且在农村,很多地方条件会比较艰苦,这个可想而知,条件好的地区不需要支,也不需要扶,自己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般来说,选择本地、当地比较好,人脉,资源,生活成本都比较有利,毕竟公考连都是“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
2、三支一扶的竞争逐年提升,近几年可是越来越吃香了,虽然要在农村工作,但还是有不少人去考。但是如果把公职考试进行一个排名,那么情况应该是这样子的,公务员>事业编>三支一扶。从排名来看三支一扶难度会小很多,备考会轻松一些。
定义为“志愿者”的三支一扶,为什么令人趋之若鹜,那肯定是因为它对于应届生来说,有非常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或者直接说是上岸公务员或事业编的敲门砖也不为过。
详细了解政策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优点和期望,简单罗列一下:
1、服务期满后的优惠待遇,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时有四项目人员专项岗位,当然,三支一扶身份存在服务地以外省份在省考、事业单位时并不认可的情况,但本着“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原则,对有准备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不是坏事。以四项目人员专项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岗位,这个竞争比和三不限岗位甚至有专业限制的岗位相比,优势大得多,肯定不用去和成百上千的竞争者去抢过独木桥,正常情况下,竞争比不超过10吧。
2、服务期满后三年内考研加十分,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474万考生报名参考,较2022年总体上涨了17万,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研究生考录比约为4:1,加10分,对想考研的大学生来,意味着什么,这就不要细说了吧。
3、服务期满后有一定可能转事业编,但这种情况逐年减少,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政策,虽说总体转编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谁知道政策会不会调整呢?毕竟希望也是动力的源泉之一吧。
4、三支一扶服务期内会交社保,但不会影响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于是期内和结束时都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各类考试,应届生身份,对想上岸公务员、事业编,特别是国企央企的的大学生来说,压力减少的不是一星半点。
三支一扶的报考条件是,
1.报考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
2.学历至少在专科以上学历,优秀的工作能力;
3.报考者具有敬业奉献、遵纪守法的精神;
4.身体状态良好,才能胜任相关的岗位需要。
其它具体要求,需要对照省份、地区的招考公考,一般来说,正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基本都满足要求的!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参考三支一扶的考试难度和考试内容:
三支一扶的考试科目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1、三支一扶考试科目一般有两门:《综合知识》、《职业能力测试》。其中支教只考查一门科目:《综合知识和能力测验》,对公共基础知识和农村的方针政策进行考察。
2、面试和审核是由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负责,按照计划设定一定的比例,然后以区域为单位按照岗位的分类来从高到低确定入围面试的人员。
三支一扶的考试难度不大,它不涉及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基层知识一些,所以上岸的机率很是蛮高的。
其中职测部分涉及到的考试内容有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但无论难度或题量都比国考、省考简单很多!
综合知识,涉及到的考试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政治常识、法律知识、乡镇行政管理、乡镇经济,还有当的建设,公文写作和省情等,虽说对标的是申论,但它更具体化,以解决实际乡村问题为主,当然也比国考、省考的难度低不少。
关于三支一扶的政策、优缺点和考试内容和难度都简单介绍了,如果你有还需要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现加深了解,探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