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是吧不是吧!我辛辛苦苦考上的竟然不是编制?此前小伙伴投稿,发现辛苦考上的竟然是什么新机制人员?后面进去工作之后才发现没有编制。同志们可不要做冤大头~
一、那么怎样才算是有编制呢?
目前我们狭义上的编制,就只有行政编(公务员)和事业编(事业单位职员)。
行政编制:主要适用于党政机关,包括国家机关和部分党派和团体。这类编制的人员是公务员,具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和稳定的职业前景。
事业编制: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包括医疗、教育、科研和文化等领域。这类编制的人员通常是通过招聘考试来录用的,其福利待遇和职业前景与行政编制有所不同。
行政编一般通过国考省考录用,事业编一般有各地人社统一或者单位自行招录。其特点都是要公开招考,保证考生考试权;都要经过法定程序。
编制招考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布公告:相关机构会在官方网站或当地媒体上发布编制招考的公告,包括招聘岗位、招聘人数、招聘条件、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内容。
报名: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报名,报名方式一般为网上报名或现场报名。
资格审查:招聘单位会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学历、专业、年龄等方面,符合条件的人员才能参加考试。
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面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体检和考察:通过考试的人员需要进行体检和考察,体检合格者才能进入考察环节,考察主要了解应聘人员的思想品质、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情况。
公示和聘用:经过以上步骤,招聘单位会根据考试成绩、体检和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在官方网站或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正式聘用。
公务员通过国考省考市考进入,肯定是有编制的。
那么事业编制招录如果避免成为冤大头呢?这个主要看公告
一般而言,有以下表述的就是有编制的:
获聘人员为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有编制的首先单位本身得是公家单位(像民办学校肯定就不是),招聘都要向人社部门提出正式招录计划,人社审核招录人员公告,每个环节要向人社部门审核报备(因此一般招录人员流程都挺久,少则2.3个月,不顺利的甚至需要1年)。一般都会接收档案和组织关系,并且会在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系统录入人员。缴纳的事机关事业养老,并且缴纳职业年金。入职后还要填写《干部履历表》。
没有编制的的表述:
如,纳入编外人员管理,合同制、新机制、劳务派遣、校聘、台聘、第三方、劳动合同制教师(新机制教师);年薪制;长聘制等;录用人员纳入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管理,并根据岗位类别及等级,参照事业编制人员薪酬待遇执行(这个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编制)。这些人员缴纳的就是企业社保,劳动关系受劳动法约束。
当然,上述表述没有编制,但是有些新型用工形式薪资比编制还有多。如年薪制,长聘制,这些主要是高校医院等科研单位为吸引人才设立的,有些年薪甚至高达几十上百万。
这些也是很不错的!
二、事业单位是什么呢?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s),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大队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监会、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二级局也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普通事业单位。普通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招考
三、事业编制的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教育事业单位: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科技事业单位:涵盖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其他科技事业单位。
文化事业单位:如演出、艺术创作、新闻出版和其他文化事业单位。
卫生事业单位:包括医疗、卫生防疫检疫和其他卫生事业单位。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如托养福利、康复、殡葬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体育事业单位:例如体育竞技、体育设施和其他体育事业单位。
交通事业单位:如公路维护监理、公路运输管理和其他交通事业单位。
城市公用事业单位:涵盖园林绿化、城市环卫、市政维护管理和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如技术推广和其他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信息咨询事业单位:例如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企业经济调查队和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等。
中介服务事业单位:包括技术咨询、经济监督服务和其他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勘察设计事业单位:如勘察、设计、勘探和其他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地震测防事业单位:例如地震测防管理、地震预报和其他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海洋事业单位:涵盖海洋管理、海洋保护和其他海洋事业单位。
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如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其他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检验检测事业单位:包括标准计量、技术监督和其他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知识产权事业单位:例如专利、商标、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
其他类:例如环保事业单位,某某工程项目指挥部等。
此外,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的不同,事业编制还可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等几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事业编制在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二类、三类的区分
公益一类、二类和三类是根据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性质和业务范围来划分的。具体如下:
1、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这些单位或机构由政府出资保障,不再允许存在经营性活动。
2、公益二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例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这类事业单位属于准公益类,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今后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3、公益三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例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这类事业单位可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
五、事业单位的管理岗 专技岗 工勤岗有什么区别?
在事业单位中,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是三种不同的岗位类型,它们之间在职责、要求和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1. 职责不同:
* 管理岗: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走的是级别路线,待遇按照级别来。
* 专技岗: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走的是职称路线,可以考取职称,待遇按照职称来。
* 工勤岗: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分为技工(如技师)和普工(如环境所)。
2. 身份和发展路线不同:
* 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
* 管理岗位走的是管理职级路线,拿的也是管理工资,和公务员有些类似。
* 专业技术岗位走的是职称路线,拿的是职称工资,比如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
* 工勤岗位走的是专业技术等级路线,比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
3. 相互转换的可能性不同:
* 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由于都是干部身份,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转任,管理人员也可以到专业技术岗位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干好了,也可以到管理岗位担任领导干部,还可以“双肩挑”,既有管理岗位的领导职务,又可以享受职称工资。
* 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一般没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工勤岗位工作的,工人要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要通过竞聘才能上岗,竞聘成功后,可以享受岗位对应的身份待遇。
总的来说,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在事业单位中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地位,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人员和需求。选择哪个岗位更适合自己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考量。
六、事业编与公务员对比如何?
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制性质**: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而事业单位人员则属于事业编制。
2. **工资待遇**:同单位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普遍低于公务员。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事业单位的补贴、年终奖通常也要低于公务员。例如,公务员享有的车补,事业单位人员通常无法享受。(当然不同级别,不同单位不可以比较,如省直事业编和市区街道公务员,待遇一般是省直事业编高,同级财政保障同级编制待遇,不同级别不能直接对比)
3. **岗位转换**:市级以上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到了副科级职务可以相互转换。
4. **晋升发展**:事业单位的晋升主要是通过评职称,而公务员的晋升体系则相对更为明确。
5. **工作权限**:事业编制人员通常不具备行政权力,而公务员则具有相应的行政权力。
6. **保险福利**:事业编制人员需要缴纳失业保险,而公务员则不需要缴纳失业保险。